寿光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5 15:1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一条条街巷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院落舒适雅致、一个个富民产业拔地而起、一位位人才相聚而欢,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走进寿光,产业旺、农村美、村民富的乡村画卷比比皆是。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按照“一二三产联动并举、县镇村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以融合化路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2023年,寿光市获评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洛城街道入选第三批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圣城街道于家、上口镇郭家下口等10个村入选第三批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看现代农业“怎么转”

  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聚焦现代农业“怎么转”,我市坚持园区示范、龙头引领、数字赋能、融合发展。以拓展创新“寿光模式”为引领,持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条,着力推动寿光由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制定出台《寿光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发展扶持政策》,健全“公司+研发平台+研发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在标准研制、种业创新、模式输出、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205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将AI技术融入蔬菜产业服务领域,建成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承办全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作典型发言;与内蒙古、湖北、江苏等地新达成园区建设合作协议,整体输出“寿光模式”。

  看三农队伍“怎么建”

  围绕乡村人才振兴,聚焦三农队伍“怎么建”,我市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广招英才、高效用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探索打造乡村振兴职业农民标准体系,全面推进“贾思勰·新农人行动”,畅通农技人才收储、选拔、培训、派遣、评价等五个环节,分类型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快蔬菜技术员规范输出。2023年,我市组织开展乡村好青年、退役军人、粮油产业带头人等高素质农民培训620人,2.6万名农民技术人员通过职称评定。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助农产品,向120个重点村选派“乡村振兴金融专员”,累计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办理各类创业担保贷款620万元。创新打造“菜小新”青年人才创业基地,产品销售涵盖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

  看乡风文明“怎么育”

  围绕乡村文化振兴,聚焦乡风文明“怎么育”,我市坚持抓牢主线、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务求实效。把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首要任务,抓牢由基层党组织书记、专家学者、先进模范参与的政策宣讲“一条主线”,抓实文化活动常抓不懈、志愿服务提质增效、美德信用持续推进、助力产业深化拓展“四项工作”,真正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市场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硬支撑”。2023年,我市推出“五为”志愿服务项目132个,开展“两节四集四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6000余场次,完成送戏下乡、公益联盟培训、文化扶贫惠民演出等惠民活动1800余场,送电影下乡1.1万场,公益联盟培训3万人次;在中宣部举办的乡村阅读季活动中,获得3项全国第一;洛城街道洛西村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学习书屋做法获评全国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看和美乡村“怎么建”

  围绕乡村生态振兴,聚焦和美乡村“怎么建”,我市持续科学布局、完善配套、提升服务、优化资源。深入实施人居环境全面提升行动,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文明振兴,超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年度治理任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动态清零,生活垃圾分类镇街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连续4年入选全国示范案例。通过推广秸秆精细化还田、肥料化、生物质燃料化等三种模式,蔬菜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力推动整县域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护,城乡全域实现无线网络、供水等“八个一体化”,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美好生活。

  看共富之路“怎么走”

  围绕乡村组织振兴,聚焦共富之路“怎么走”,我市持续提升农民增收成色、夯实集体增收基底。制定《寿光市村集体经济增收奖励办法》,创新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450万元,打包入股强村富民项目5个,扶持29个村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创新开展“驻村书记办大集,惠民服务送到家”活动,成立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室19家,举办民生服务大集89场,服务群众4万多人,相关做法被评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乡村振兴创新案例。结合农村集体“三资”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农村资产资源进场交易全覆盖,荣获省优秀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机构交易创新奖。成立蔬菜产业跨区域党建联盟,与河北雄安、西藏白朗等30个地区开展联建,以跨区域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6:1,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180个村收入过百万元,18个村收入过千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站在新的起点,寿光市将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夯基固本不动摇,巩固成果不松劲,衔接振兴不懈怠,在春天的号角下,奏响振兴的旋律。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