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 《胶州志》 余邦辅修、赵慎修纂并序,胡一桂等8人参修。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刻本8篇。本志是最早的胶州志,是志早佚,仅是明崇祯纪腾蛟《州志辨》辨证。
一篇、地理;二篇、建置;三篇、祠祀;四篇、田赋;五篇、官师;六篇、人物;七篇、选举;八篇、艺文。
明崇祯 《州志辨》 1628年(明崇祯元年)州人纪腾蛟撰。为明万历胶州志辨正。已失传,后世胶州志中多提及。
清康熙 《胶州志》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知州孙蕴韬修、邑人高国賧纂,赵秉正等19人参修。6册8卷12万字。该志采摭揣摩,出高国賧一人之手,弃取考核,尚严谨。北京、南京图书馆藏有木刻,胶州市志办公室存复印本。
卷首,有孙蕴韬序和明赵慎修原序,修志人员名单,凡例十则,图七幅:州境、州城、州治、学宫、教武埸、海运、胶莱运河。内容设图考、沿革、疆域、形势、星野、风俗、封建、山川、河海、岛屿、建置、市集、庙宇、古迹、祀典、兵防、物产、地亩、田赋、户口、宦迹、人物、科目、封赠、忠烈、孝义、儒林、武功、隐逸、烈女、坟墓、方技、掾史、医术、仙释、灾祥、大事记和遗文共38门。
清雍正 《州志别本》 1729年(清雍正七年)州人张谦宜纂。该志是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胶州志的辨正,二卷4万字。现存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王少岑手抄孤本于山东省图书馆,胶州市志办公室存影印本。
卷首为张谦宜1729年(清雍正七年)序。志目有图考、沿革、疆域、形胜、星野、封建、建置、古迹、地亩、山川、田赋、物产、户口、盐法、祀典、学宫、设官、名宦、军政、海防、武职、漕渠、科目、贡监、封赠、乡贤、宦游、风俗、人物、士行、妇德、隐逸、掾史、坟墓、大事、灾异、方技、文墨、寺观、诗文共40个。
清乾隆 《胶州志》 周于智、宋文锦修,刘恬纂。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刻,全书8册8卷20万字,简称《刘志》。卷首宋文锦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序,赵慎修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序,孙蕴韬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序。凡例12则。山东、北京、南京、上海、天津、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图书馆和山东省博物馆、胶南市档案馆藏有原本,南京自然科学院藏有抄本。胶州市志办公室复印了200部,分藏于胶州市档案馆及全市各部门。
内容设图说、沿革、建置、山川、古迹、田赋、学校、祀典、职官、选举、兵防、宦绩、人物、忠孝、文学、善行、隐逸、方技、烈女、风俗、物产、冢墓、大事记、海运、艺文、杂记等26类。该志体例详备,颇具特色,为志中佳作。
清乾隆 《迂斋学古编》 1774年(清乾隆三十九年)州人法坤宏撰,刻本。其中卷三“胶志通记”是贯通古今的胶州地方简史。青岛市图书馆存,胶州市志办公室誊影复印100本存有关部门。
清道光 《重修胶志》 张同声修并序,李图纂,简称《李志》。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刻本,全书40卷8册40万字。李图是修志名家,纂有《青州府志》、《重修平度州志》等,应聘时主持胶西书院。该志纂修,功夫深,被誉为善本。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市、南京市、上海市、大众日报社、中科院、胶州市等图书馆有藏。
该志40卷,分图、表、志、传、记、考几大类,列目44门。建置、水道、海疆各图一卷。有沿革、道里、封建、历代职官、元职官、明职官、本朝职官、金元选举、明选举、本朝选举、诰敕11表;山川、建置、物产、风俗、赋役、盐法、典礼、学校、兵防、艺文10志;侯王、历代官师(明官师、本朝官师)、历代人物(明人物、事功、文苑、忠节、孝友、笃行、本朝人物、艺术、侨寓外徙、烈女)13传;大事、详异、杂述3记;形胜、古迹、金石、讹疑4考。
清光绪 《胶州直隶州乡土志》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修,全书6卷1册。仅存手抄本于山东省博物馆。篇目为:地理:历史、道路、建置、海岸、山水、古迹、户口、氏族、局厂;学校:学堂、巡警;职官:海防、浚河、爱民、诉讼;耆旧:事功、文学、忠烈、孝友、笃行、艺术;兵事;物产。图:胶州全境山脉水源图,此图绘制较为精细;录:记有“隔水与团岛犄角,以扼淮子口之隘,轮船停泊湾内,风浪不作,安若堂奥,自光绪二十五年划为德国租界,海口利权与青岛埒”。
《增修胶志》 叶钟英、祁庆墀、谢锡文、袁励杰总裁,肖书亭监理,匡超总纂。1931年胶县大同印刷社铅印刊行,线装本上下两函,16册55卷,100余万字。该志集胶州方志之大成,体例详备,资料翔实,内容宏富。该志特点:凡例序言多篇,有谢锡文该志序、赵慎修明万历十九年序、孙蕴韬清康熙十二年序、宋文锦清乾隆十七年序、张同声道光二十五年序。凡例有该志前志凡例、该志前志修志姓氏。该志虽修纂规模最大,但内容陈旧,新事物少。山东省、青岛市、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胶州师范学校等图书馆均有收藏,1985年胶州市志办公室复印200部分藏于各部门。
志目为:舆图10种65幅;大事记;沿革;道里;山川;形胜;古迹;建置;物产;风俗方言;历代职官;元代职官;明代职官;清代职官;民国职官(员);侯王、历代官师;明代官师;清代官师;清代赋役;民国财赋;盐法;清代学校、民国学校;历代选举;明代选举;清代选举上中下;民国选举;清代典礼;民国典礼;兵制、清兵制;民国兵制;清代兵事、民国兵事;书目上;书目下;金石上,历代金石;金石中,清代金石;金石下、民国金石、金石补遗;历代人物;明代人物;清代人物、功事;清代人物、文苑;清代人物、忠节;清代人物、孝友;清代人物、笃行;民国人物;艺术;侨寓外徙;列女上;列女中;列女下;民社志;祥异;杂述;讹疑。
胶南
清乾隆 《灵山卫志》 苏潜修纂修并序。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著,全书8卷4册。现存胶南市档案馆。
志目为:图考志:星野图、星野图说、卫舆图、卫舆图说、城池图、学宫图。舆城地志:沿革、疆域、形胜、山川、岛屿、海汛、海运考、马家濠、气候、土产、风俗、古迹。建置志:官署、街区、坊表、坛庙、桥梁、墩铺。兵防志:武职、军屯、武功。学校志:学宫、额数、礼仪、训文、圣贤位次、圣贤颂赞。祀典志:祭期、祭器、祭品、乐器、乐章、祭仪、坛庙祭祀。官职志:经历、仓大使、教授、守备、巡检、宦绩。选举志:科甲、供士、武科、封赠。人物志:忠节、孝子、政绩、懿行、文学。列女志:贞节、烈妇。记事志:大事记、灾异、杂记。艺文志:疏、记、诗、词、说。
清嘉庆 《灵山卫续志》 宗其彦纂,全书1卷,线本存胶南市档案馆。
即墨
明万历 《即墨县志》 许铤修、杜为栋纂并序,参修20人。1579年(明万历七年)修,历时5年于1584年(明万历十一年)刻印,该书8篇64目6册15万字。该志是即墨最早的县志,北京图书馆仅存孤本。
全志分为8篇64目。地理:沿革、星野、山川、形胜、附8景、风俗、物产、古迹、丘墓;建置:城池、公署、学校、文庙、社学、戍卫、盐埸、仓铺、市集、坊巷、乡社、堡镇、桥梁、疆域、海口;赋役:田赋、徭役;秩祀:先师殿、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厉坛、城隍庙、八蜡庙、土地祠、龙王庙、安平君祠、童府君庙、汤尹生祠、李尹生祠;秩官列传;选举:进士、举人;人物志:乡贤传、节义传、流寓传、贞烈传、杂志、武勋、掾阶;寺观:仙流、祥异、异闻、外传。
清康熙 《即墨县志》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木版刻印,全书2册5万字。基本内容是明万历志的剜版,质量差,文、图不清楚。仅存北京图书馆。
清乾隆 《即墨县志》 尤淑孝修并序,李元正纂。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刻印,全书6册12卷18万字,图7幅。尤淑孝、李元正分别作序,并录明万历杜为栋为县志序、凡例、图考7幅于卷首。该志体例以明万历版《即墨志》为宗,续增内容以类补入,沿革图表及封建渊流等内容皆沿袭明万历版《即墨志》。同时对旧志进行了正讹辨误,删繁就简,因而无论在史料的翔实、记述的详略、体例的完备等方面,都前进了一大步。北京、南京、上海、山东、青岛等图书馆和即墨市志办公室均藏有该志刻印本。
志目为:方舆志、建置志、学校志、武备志、赋役志、职官志、选举志、名宦志、人物志、艺文志、大事记、杂稽志。
清同治 《即墨县志》 林溥修并序、周翕鐄纂,参修近50人。同治七年(1867年)至十二年(1872年)修成刊印。全志8册12卷71目30万字。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采集百三十年来事迹”,是乾隆志的续修。该志是即墨县志中的一部重要志书,体例较完备,体裁结构较完善,内容丰富,反映了晚清社会状况,对近代历史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志目为:方舆志:星野、沿革、疆域、封建、山川、岛屿、古迹、风俗、物产。建置志:城池、衙署、坛庙、里社、市廛、堤堰、桥梁、坊表、冢墓、恤养。学校志:庙制、学署、学田、义学。武备志:营汛、墩堡、邮驿、海口。赋役志:户口、田赋、徭役、解支、耗羡、盐法、榷税、仓储。职官志:官师、将备。选举志:荐辟、进士、举人、占籍、贡士、武科、褒封、恩荫、例任、椽阶、将材。名宦志:吏治、武功。人物志:名臣、勋绩、忠节、孝义、经儒、文学、懿行、隐逸、侨寓、列女。艺文志:文类上、文类中、文类下、著述。大事志:异数、灾祥、改革。杂稽志:寺观、方伎、释道、海程、拾遗、辨误。
清光绪 《即墨乡土志》 周铭旗编。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成书,全书上下2卷、5万字,未曾刻印,潍坊市档案馆藏稿本,即墨市档案馆存复印本。该志对捻军在即墨的活动和德国侵占青岛有记述。全书分为历史沿革、人类、地理三门,增设实业、商务等子目。
清 《即墨县志正误》 清末周翕鐄著,1卷,为同治即墨县志正讹辨误。已失传。县志录有书目。
清 《即墨旧闻》 清末邑人周荣鉁著,2卷。已失传。县志列有书目。
清 《墨志补正》 清胶州王葆崇著,1卷,为即墨县志疏正而作。已失传。《胶澳志》有书目。
清 《即墨考》 清邑人杨玠著,1卷,已失传,《胶澳志》录有书目。
清 《即墨人物考》 清代邑人黄统中著,1卷,已失传,《胶澳志》录有书目。
清 《墨志稿存》 清代邑人冯文炌著,13卷,成稿未刻,已失传。《胶澳志》录有书目。
清 《即墨志辨》 清代邑人孙士斗著,为明万历志疏正而纠讹辨误。已失传。《胶澳志》录有书目。
清 《即墨列女志》 清代邑人杜?著,1卷。《胶澳志》录有书目,即墨市志办存有复印本。
《马山志》 历史曾修过两次:一、清雍正《马山志》,北海人李寅宾纂修并序。1738年(雍正十一年)修,全书6卷59页3万字。该志录有鲁太璞撰《马山宫殿志序》,该序对马山庙内各殿介绍甚详。该书在于记述名山古迹,是研究中国道教的重要史料。1996年6月,由韩乃桂、于成珉、孙道悟等人将该志书进行了重新整理、校点,由青岛市新闻出版局出版。志目分为宫殿支、道藏目录、七真宗派碑、三山传、圣真遗训、艺文志。二、清末,肖英斋著。1卷,主要对县境西部之马山的形势、建筑、释道、轶闻等作了较详细记述。手抄本,现已遗失。
清 《鳌山志略》 清末邑人周荣?纂,1卷,稿本未刻,已失传。明朝沿海一带始设卫所,以御外侵。当时即墨境内设有鳌山卫和雄崖、浮山二所。
清 《雄崖所建置沿革志》 清末禀生姚梦白纂。全书八门:建置、户口、赋役、学校、吏治、人物、营城、拾遗。仅见刘心传手抄本,现存即墨市志办公室。
民国 《即墨县志稿》 杨酉桂修,周正歧纂。1927年始修,1932年成稿,未逮付印,下落不明。即墨市志办公室征得部分残稿。
民国 《即墨县志》 隋永谞纂修。1948年隋永任即墨县县长,征得蓝仁介、王仁山等人稿本,最后不知所终。现残稿数卷存即墨市志办公室。
平度
明正德 《平度州志》 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知州孙器修,官一夔纂并序。知州郭维渊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前后主持刻印两卷本,早佚。仅有志序存于清康熙《平度州志·艺文志》中。
清康熙 《平度州志》 李世昌纂修并序。1666年(清康熙五年)刻,全书4册12卷10万字。该志仅存孤本,山东省博物馆藏有该书刻本,平度市图书馆藏有手抄本。
全书12卷。志目有沿革、星野、形势、疆域、山川、城池、风俗、帝迹、封建、公署、学校、乡村、田赋、职官、名宦、乡贤、物产、驿传、古迹、桥梁、坊表、人物、科贡、褒封、流寓、忠孝、列女、祀典、陵墓、寺观、灾异、艺文(包括诏、书、歌、诗、八景诗、赋、谣、赞、铭)、传、墓志、记。附:《海运全图》、《胶莱河舆图》、《胶莱河舆论》。
清道光 《重修平度州志》 吴兹修,李图纂,保忠序。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刻,全书8册27卷30万字。该志仿《史记》体例,有图、表、志、列传、考、记六大类。平度市图书馆、平度市档案馆藏有该志刻印本。
图:18幅;表:沿革表、道里表、封建表、历代职官表、明职官表、国朝职官表、选举表、国朝选举表、封赠表;志:山川志、建置志、物产志、风俗志、赋役志、典礼志、学校志、兵防志、艺文志;列传:五侯列传、官师列传、历代人物列传、明代人物列传、国朝人物列传、列女列传、侨寓外徙列传、方外列传;考:形胜考、古迹考、金石考、讹遗考;记:大事记、杂记。附:《胶莱运河论》。该志对前志讹误做出订正,对胶莱运河记述较详,图例也较详。
清光绪 《平度志要》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始修,陈尔延修并序,王菘翰纂。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编成稿本,抄本2册12卷10万字。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山东通志开局重修,陈尔延奉命行事,聘任其事,历时两年编成稿本。王菘翰的后人,又将1893~1900年(清光绪十九年至二十六年)内容补入。该志现存于上海、北京、南京、中科院。
卷首《胶莱河海运全图》。志目有沿革、田赋、职官、学校、礼仪、兵制、水利、仕进、人物、古迹、艺文、杂记。另附王延斌撰《学经就正》、《恒言》、《泥金中古》3本。清光绪《平度州乡土志》张世卿修,王菘翰等纂。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抄本12卷2万字。1981年平度县图书馆油印本流传。该志具有近代史价值,有反抗割让胶澳租界、绘图索地的情况。
志目为:历史、政绩录、耆旧录、兵事录、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物产、商业。
民国 《续平度县志》 丁世平、张骧五、刁承襄3人督修,尚庆翰总纂,68人参修。1936年莱阳昌阳书局铅印,全志8册12卷,设5纲38个条目,30万字。民国废州设县,故称县志。该志编修由19人组成修志委员会主持。该志有新政内容,但观点仍旧,大量捻军活动称“捻匪之祸”。平度市档案馆、平度市图书馆均有藏书。
卷首有序、例言、舆图等。志目有疆域志:沿革、山川、道里、乡镇、户口、物产、风俗、宗教、金石;政治志:职官、选举、封赠、荫袭、议会、学堂毕业、典礼、学校、废举、财政、兵防、兵匪之祸、枪会、剿匪;人物志:官师、宦绩、忠义、孝友、单行、文学、艺术、外徙、流寓、列女;民社志:农业、工商业、钱币、物货、平粜、民众团体;艺文志。辨正、附记。
崂山
崂山,古、近代属于即墨县,故无县志,只有崂山山志多种。当代始修崂山县志。
明崇祯 《崂山志》 即墨人、进士、御史黄宗昌撰修,其子黄垣增补完稿,顾炎武作序。清初抄本传世,1916年初刻,1934年铅印重刊1册8卷6万字。该志为山志,分考古、本志、名胜、附宫观建置、栖隐、仙释、物产、别墅、游观等目。略述崂山景物,文字雅洁,结构严密,条理分明,收录许多名胜古迹。
清光绪 《崂山续志》 即墨县人黄宗昌后代黄兆颚修。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完稿,10卷,约30万字,未付梓,仅有手抄本,现收藏在即墨市档案馆。书中搜集了历代名人以崂山为题材撰写的诗文,对崂山及即墨县境内诸山的名胜古迹、宗教源流作了较详细介绍。该志是续修崂山志,记述详,内容丰,是山志佳作。《续志》一成,首先在黄兆颚的友人中得以传诵,当时就有人赞曰:“自有此志,其得至此山者固可资为先导,既不能至此山者,亦可得诸卧游,而山之古迹奇观且将大显于天下,志之为用大矣哉!”“今得此册而读之,恍置身于上清白云之巅,海上苍苍,弥为向往者久之。”
该志介绍崂山名胜140余处、景点200多个,辑有历代作者238人的1500多篇作品,有诗歌、游记、石刻铭文、碑记、传记、杂记、小说等。
清光绪 《崂山志略》 周荣鉁修,1卷。
清光绪 《崂山金石录》、《崂山采访录》胶州王保崇修,各1卷。
民国 《崂山志》 周至元修。《崂山志》始修于1926年,1940年写出《崂山志》初稿,此后又仔细修订,三易其稿。该书按方志体例,分方舆志、形胜志、建置志、人物志、物产志、金石志、艺文志、志余,共8卷,近30万字,详尽记述了崂山的历史沿革、山川海屿、岩峰岭石、潭洞瀑泉、古今建筑和人物等,特别是周至元手录的摩崖、碑刻全文,因原刻有不少已经毁于战乱和“文化大革命”,所以成为今天人们研究崂山的重要资料之一。该书于1993年由山东齐鲁出版社出版。学术界评论说,“周著《崂山志》无论内容之丰富,考察之详尽,考证之准确,还是文笔之优美,在目前公开出版的有关崂山的书籍中,尚无出其左右者。”
《崂山古今谈》即墨人蓝水著,共14万字。全书分为区域、释名、劳山概况、山脉、风景特色、名胜、物产、人物、艺文。蓝一生酷爱山水,曾抽闲七游崂山,所到之处考证其祥。1935年,即萌志撰写《崂乘》,几经沧桑,宿志为衰,积50年之心血,终于1984年脱稿,名为《崂山古今谈》,记述了崂山的山川风物,事故轶闻,释道源流,历代人物及文艺等。文笔独特,不蹈陈规,是了解、研究崂山古今风貌的一本有价值的资料书,1985年8月内部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