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300年后,腾冲虽以“胡焕庸线”的端点为人熟知,但它曾作为“小上海”、“翡翠城”的传奇过往却被人渐渐遗忘。
胡焕庸线及腾冲位置示意;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 | 制图@杨宁&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百万年前形成的火山,在这里成群分布。
遥望腾冲火山 | 摄影师@杜小红
俯瞰腾冲银杏村 | 摄影师@阿石
腾冲和顺古镇 | 摄影师@张德刚
腾冲固东镇在2000年被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之乡;下图是腾冲的皮影博物馆 | 摄影师@赵欣
故事,还得从千万年前讲起。
01
火山热海
6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猛烈碰撞,青藏高原隆起。
青藏高原的东端,有大规模的断裂、褶皱,后来被人们统称为横断山。而横断山的西端,便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的高黎贡山。
远眺高黎贡山,山顶白雪皑皑,山脚郁郁葱葱 | 摄影师@罗金合
高黎贡山水汽来源示意 | 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环绕这里的群山云蒸霞蔚、满目苍翠,于三条断裂带上生成的三条大河: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在腾冲大地上四季奔腾不息。
腾冲地形示意;图中小圈为放大显示 | 制图@杨宁&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数百万年前,蠢蠢欲动的地下熔岩,终于从断层处喷涌而出,经过无数次喷发、堆积、冷凝,形成了造型奇异的锥形山体——火山。
请横屏观看,由于腾冲火山密集,腾冲还被描述为“十山九无头”;深大断裂指规模巨大向地下深切而且发育时期很长的区域性断裂 | 摄影师@阿石
当岩浆喷出,快速冷却时,会在均质的熔岩中产生沿着垂直于冷却面方向,向下延伸的收缩裂缝,柱状节理由此形成。
这些裂缝塑造出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六边形石柱,远观似瀑布从天而降,近看似木桩密集排列。
近观腾冲“神柱谷” | 摄影师@刘正凡
当火山喷发,富含气体的岩浆急速冷却时,还会形成具有气孔的石头——火山浮石。
用腾冲的火山浮石进行雕刻 | 摄影师@龚德涛
若火山岩浆阻塞河道,则易形成各种堰塞景观。
腾冲三大河流之一的大盈江,遇熔岩断层猛然跌落,形成声震长空的叠水河瀑布。
叠水河瀑布 | 摄影师@戚伟民
腾冲的北海湿地,作为中国西南高原唯一的火山堰塞湖,便是其中代表。
腾冲北海湿地犹如漂浮在湖上的草地 | 摄影师@欧阳勇
区内温、热、沸泉广泛分布,仅温度高于45℃的热泉区便有24个。
腾冲热海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地热区 | 摄影师@马红海
其中直径达6米多的大滚锅,昼夜翻腾,四季热气腾腾。
热海大滚锅 | 摄影师@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鼓鸣泉位于腾冲热海地热区 | 摄影师@龚德涛
位于腾冲的“蛤蟆喷泉”,因喷水的泉华状如蛤蟆而得名。“蛤蟆嘴”中吐出的水柱可达15米之远,极为有趣。
腾冲的“蛤蟆喷泉” | 摄影师@李小糖
而人类的到来,将为这片土地带来历经千古岁月的传奇色彩。
02
千古传奇
据考古分析,早在四千年前,便有人类在腾冲建造居所,繁衍生息。
约2000年后,中国先民在西南地区开辟了一条通往缅甸,经缅甸去往印度等南亚国家的西南古道。这条道路在国内路过的最后一个边关小城,便是腾冲。
西南古道路线示意 | 制图@杨宁&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高黎贡山上的西南古道 | 摄影师@赵欣
自此,腾冲从边关小城,一跃成为军事重镇。1445年,用“西山之石”修筑的腾冲城动工。同时,大批军兵也多次迁入腾冲,屯田戍边。
徐霞客游历至腾冲城,称赞其为“极边第一城”;下图是腾冲的徐霞客雕塑 | 摄影师@欧阳勇
戍边的将士从中原内地带来了文化、技术与工具,不仅让腾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让这里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清代以后,作为军事重镇的腾冲,已成长为繁华的通商重镇,20世纪20年代,甚至被世人誉为“小上海”。
如今的腾冲古镇,仍保留着过去的繁华模样 | 摄影师@张德刚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每天都有上万匹驮货的骡马,从缅甸八莫、密支那进入腾冲。
当地居民演示当年马帮赶马的繁忙场景 | 摄影师@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1900年之前,腾冲县城共有大小商号200多户,财力雄厚的商号就有数十家,其中以洪盛祥、茂恒、永茂和,最负盛名。
永茂和商号创始人的故居弯楼子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明正统年间,腾冲人发现翡翠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于是在缅北地区开山设厂,把翡翠源源不断运至腾冲,加工售卖,首开世界翡翠加工贸易之先河。
腾冲古称“腾越”,自古以来便有“玉出腾越”之说 | 摄影师@高兴建
经营翡翠的寸尊福、毛应德、张宝廷等人,被尊称为翡翠大王,一时风头无两。郭仕堂、何殿良、杨树明等琢玉高手,各领风骚。
腾冲翡翠博物馆中的“平安扣”,样式简练,颜色翠绿 | 摄影师@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随着腾冲外贸的飞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在这个小城碰撞交融,使腾冲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融汇了南诏文化、土著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洋文化的“腾越文化”。
汉文化中的特色建筑牌坊,在腾冲静静屹立 | 摄影师@赵欣
和顺古镇中的元龙阁依山临水,景色迷人 | 摄影师@墨卿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云南古民居,竟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一体。
和顺古镇中的李氏宗祠 | 摄影师@阿石
历经600多年的时光,和顺处处沉淀着历史的底蕴,对于整个腾冲来说,同样如此。
腾冲的云峰山寺建于明朝,有“仙山琼阁”之美 | 摄影师@渝老范
注重教育的腾冲人,还修建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位于和顺古镇内 | 摄影师@高兴建
由腾冲这座边陲之城,孕育的文化名人、革命先驱等,留下了闪耀整个中国的不朽光辉。
民国时期腾冲部分名人肖像,其中艾思奇被毛泽东称为“学者、战士、真诚的人”| 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历经磨难的腾冲,又将如何走向前方?
03
万象更新
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缅甸,将中国不可或缺的“输血线”——滇缅公路完全截断,随即云南成为战区,滇西即为前线。
位于中缅边境的腾冲,就此沦陷。
滇缅公路及腾冲位置示意 | 制图@杨宁&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历经数次大小战役,腾冲古城终于近在眼前。
高黎贡山与腾冲位置示意 | 制图@杨宁&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在这场又被称作“焦土抗战”的战役中,我军将士共阵亡9168名,负伤10200余人,而随军作战的腾冲民众,为义赴死者共6300余人。
阵亡将士的墓地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 摄影师@局部
园中“碧血千秋”“河岳英灵”等题辞,铭刻着他们誓死卫国的民族精神,记载着他们在滇西抗战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永不磨灭的功勋。
国殇墓园中的题辞 | 摄影师@李文博
也许是为了保留记忆中古城的灿烂和辉煌,现在的腾冲城,除城墙不复存在外,街道依旧保持着原来的“井”字形格局,并逐渐修复了来凤山文笔塔、文星楼等古建筑。
重建后的腾冲文星楼 | 摄影师@殷义焮
俯瞰已经扩建的腾冲城 | 摄影师@苏金泉
随着交通改善,火山、热海等景区的开放和开发,拥有丰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腾冲,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
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石墙泉华冢 | 摄影师@华侨城
2019年11月,第五届腾冲国际马拉松举办成功,这座宜居宜游、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现代化城市,渐渐亮相于世人面前。
而那些古老的小镇、传统的村落,依旧保留着“远山苍翠,近处烟火”的田园风光。
腾冲界头村附近的梯田色彩斑斓 | 摄影师@封加贤
腾冲界头村的油菜花海 | 摄影师@刘正凡
腾冲银杏村 | 摄影师@YKN
腾冲和睦村的山茶花 | 摄影师@刘正凡
人们依旧传承着皮影戏、油纸伞、刺绣、竹编等民间艺术,堪称“中原文化”的缩影。
腾冲许多特色美食也保留着些许“中原印记”;下图是像山东“甜沫”一样的稀豆粉 | 摄影师@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它的一河一桥、一水一亭、一树一阁都展现着自然与古老,传统与开放。
和顺古镇的清晨 | 摄影师@赵欣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开发了乘坐热气球高空观赏火山项目 | 摄影师@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腾冲是诸多抗日剧的取景地;下图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与腾冲取景地对比照 | 摄影师@烦啦
腾冲傈僳族刀杆节 | 摄影师@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它们共同守护着腾冲的美丽与传奇,一头连接过去,一头指向未来。
- 本 文 创 作 团 队 -
撰稿 | 鸽鸽
图片 | 潘晨霞
地图 | 巩向杰
设计 | 杨宁&郑伯容
审校 | 撸书猫&云舞空城
封面摄影师 | 杜小红
特别鸣谢
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
- END -
【参考文献】
[1]张瑞才等. 腾冲史话[M].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2]董晓京. 腾冲商帮[M].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赵东等. 腾冲县志[M]. 中华书局,1995.
[4]徐康明. 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M]. 解放军出版社 , 2007.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原标题:《云南腾冲,为何如此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