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长寿乡如皋的长寿经之一:环境养根
2019-02-21 16:24
环境养根
江海汇 彩霞蔚 祥龙游 雉凤飞①
覆釜地② 和风吹 四季明 雨水沛
河网密 纵横流 润农桑 鱼虾肥
三色土 营养倍 五谷丰 物产稠
依水居 阳光媚 银杏绿 秀竹翠
春草青 插杨柳 夏荷红 采蒲苇
秋月圆 赏丹桂 冬雪白 看腊梅新农村 如画绘 环境好 人长寿
注:
①如皋因贾大夫射雉而得名,境内有龙游河连 通长江。
②如皋地形如同覆釜,介于通泰之间。
塘养嫩鱼肥,家酿桑葚酒。微风湖上来,拂动堂前柳
注:
①如皋因贾大夫射雉而得名,境内有龙游河连 通长江。
②如皋地形如同覆釜,介于通泰之间。
塘养嫩鱼肥,家酿桑葚酒。微风湖上来,拂动堂前柳
如皋“东联沧海,势压岛夷;南控大江,气吞吴会”。江海交汇,孕育出这片神奇的“水边高地”。
作为生命体,人类必须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和生命的延续与繁衍,因此,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无疑对该地区人群健康水平和寿命长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世界长寿乡”的如皋,这里的水土到底是如何养育了如此高比例的长寿人群?这里的区域环境又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气候温和宜人
如皋位于黄海之滨,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气温温和、日照充分。常年风速平缓,雨热同季,这种丰沛的雨水正好下在全年气温最高和光照最丰富的夏季。于是雨水和热量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这是一种十分优越的气候资源。雨水能调节气温、净化空气,雨后空气中的负离子显著增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常年平均相对湿度80%,湿度年际振幅小,年内月际波动也小,舒适宜人。此外,如皋处于低海拔平原地区,空气中氧分充足,空气流动性好,有利于生物呼吸,更便于污染物的扩散。这些优良气候要素每时每刻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等感觉器官,使人感到心情愉悦,精力充沛。
常年风调雨顺,是如皋气候良好的又一特征。如皋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19.4天.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年均仅3-2天,常年日照时数2016.4小时,日照百分率45.5%,极适合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到东风,年均风速3.1米/秒,7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7.9天。影响全市的台风、寒潮平均每年不到一次。如此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可与广西巴马地区媲美。
如皋的地理位置是滨江临海,广大的农村、辽阔的平原极为有利于空气的净化。如皋的空气环境质量一直处在“良好”状况,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农村保持在一级或二级标准以内,这同样是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淡水资源充盈
如皋平均海拔高度仅为2—6米,远古时期,这里从一片汪洋到成片沼泽再到低陆平原,境内古河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历史的变迁,开渠挖沟,兴修水利,逐步形成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水系网络覆盖全境。如皋现有大小沟河21354条,淡水水面8000公顷。人均水资源量为1006 m3
优美浩翰的长江水是如皋人的生命之泉。如皋人自古就有依水而居的传统,城区河道纵横,农村河网密布,往往一排居住线,就有一条居住河与之平行相依。居住河连通着浩瀚甜美的长江水,千百年来。如皋人主要依靠长江水浇灌土地、种植庄稼,靠饮用长江水繁衍后代、养育子女。
如皋境内淡水资源不仅丰富,而且质优。长江如皋段水质始终达到或优于Ⅱ级水质标准,主要内河水质和地下水质都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锰、铁均呈微量超标现象,锰和铁都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优质的长江水汇入内河,又增加了流经区域土壤中的细粘土、有机质、矿物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并通过食物链作用于人体。长期饮用长江水.是如皋长寿人口增多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土壤母质优良
如皋市以冲积母质为主,约占土壤的70%,主要来源于长江冲积物,且受淮河冲积物的影响,从而使土壤母质的矿物质构成比较复杂。为土壤元素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也决定了人群长寿比率高低的地域差异。如皋长寿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特点,长寿人口比率较高的地区,在境内呈现“北部一东部一东南部”这“半月形”状态。这些地区往往是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和壤质水耕暗色潮湿雏形土的分布区,特征表为质地适中、肥力较高、成土年龄较长。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白蒲系土壤,它分布在如皋的东部至东南部,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1%,质地较细,是全市肥力最高的一类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达19.95g/kg。与此相关的各年龄段长寿人口的比率总是最高,白蒲系分布区百岁以上长寿人口的比率为222人/百万人。
如皋是南方和北方生长的农作物的交汇地带。水田作物、旱地作物、耐寒的作物、喜阳的作物都有生长。历史上,如皋农作物种类繁多.再加上如皋滨江临海,水面宽阔,淡水渔业和海产都很丰富,因此如皋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给如皋人民提供了多样而营养可口的食物。据中科院土壤专家研究,如皋地区土壤中的有效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在此基础上出产的农副产品,保证了如皋人能从环境中获得足够量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对增进人体健康具有特殊意义。
植被丰盛繁茂
如皋人自古把生态视为人类生存条件,这种观念十分牢固,并且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形成优良的民风习俗。如皋民谚“栽树栽竹,为子孙造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民众常言道:“人穷露肉,庄穷露屋”,将植树造林建设生态,视为怡养天年、造福后代、寄托美好希望、行善积德之举。如皋民众世代居住的村庄一片葱绿,几乎家家户户宅地前有大树、后有大竹,庭院室内则摆置各类盆景,一年四季,莺啼雀呜,十分优雅。河畔栽树,又能防风固沙、保护河床。炎夏酷暑,人们在树荫下纳凉,好不惬意。
如今.农村林网更加茂密,广阔的田野四季常绿,净化空气。森林覆盖面积快速增长,更利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的增加,如此“空气中的维生素”,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当然使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古人云:“寿必居处适宜”,如皋农家庭院,如诗如画,怎不令人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栖鸟能解语,盆花更可人。灌菊东墙下,悠然轻一身。
来源:如皋旅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