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朝阳凌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3 17:49

厉害了,朝阳凌源!

2021-01-26 17:04

张爱玲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出名要趁早。

早在5000多年前,凌源这地儿就出名了,遥想远古时期,红山先民们浩浩荡荡,前来朝拜祭祀……

今天,凌源再次扬名!

1月22日,京沈高铁全线开通,11点53分,凌源迎来了从北京发来的首班列车,在牛河梁站,停留两分钟。

短短两分钟,却是新格局,新跨越……

赋予了凌源

“关东第一站 东北最前沿”

新的历史内涵

使凌源成为辽西北承接

产业转移桥头堡的地位更为彰显

让凌源更加深融

京津冀一体化和京沈两大都市圈

1月22日,是值得纪念和载入凌源史册的日子。

京沈高铁全线贯通,凌源市与新华网战略合作签约,首班车抵凌报道,社会各界祝贺,整个活动通过新华网多终端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80.4万。

新华网多端、半月谈、中国文明网、中国艺术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多家大媒强力宣传,总浏览量达400多万。

“新华网与凌源市开启政务合作新范式”

“这就是凌源”

霸屏朋友圈。

“这地方,贼好”

让人神往。

“关东第一站,东北最前沿”

“京郊漫城,北国凌源”

瞬间叫响。

这地方,贼好!

和小编一起走进凌源

这里是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这里是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这里是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迸射的地方

这里穿越5500年中华文明史一路走来……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多年,凌源因此声名远播。

地处热河古生物群化石产地的核心地域,许多珍稀古生物化石成为“惊世大发现”,凌源因此被誉为古生物化石的王国。

凌源皮影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凌源三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凌源热水汤温泉是全国八大名泉之一,康养疗效闻名全国。国家级青龙河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山水林田湖草令人流连忘返。

满蒙汉回多民族文化交融,蕴含着浓浓的历史印记和民俗积淀的“七绝八艺“十五味凌源特色小吃,让人留连于舌尖美味、唇齿留香、赞不绝口,是凌源独有的地域名片。

这里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这里是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里是全国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县

这里是北方最大球根类鲜切花和种球生产基地

这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基地

凌源设施农业经过30年发展,如今是,松山戴帽、林果缠腰,设施农业满山脚。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5万亩。蔬菜有黄瓜、椒类等40多个品种,花卉有百合、郁金香等100多个品种,销售覆盖全国,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中东地区。

凌源以“凌源百合”、“凌源黄瓜”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全产业链产销模式、电商模式等新业态,完善投入品管理、检测监管、产品追溯等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和互联网+设施农业工程,全力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里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冲

是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口的重要结点

这里是东北联通京津冀的“西门户”

是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和“桥头堡”

随着国家批准设立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辽宁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确立,凌源迎来了“边缘变中心”“后卫变前锋”的战略机遇期。凌源正成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产城融合、城水相依的新城区,开放型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钢铁冶金、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四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产业集聚力日益彰显。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

关东第一站

东北最前沿

京郊漫城

北国凌源

END

记者|张瑛洲 编辑|孙伟 责编|张建国

来源:凌源融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